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历代中清朝对皇子教育最为重视、严格呢

李光彩 历史D学堂 2021-08-31


作者:李光彩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5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分钟



就中国古代的历代王朝来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一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因为皇子皇孙作为未来的最高统治者,其个人学识、能力及性格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尽管皇子教育问题历代都颇重视,但是就其对教育的重视、严格程度、制度化及制度的持久性等方面而言,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可以说是历代之最。

那么,为什么历代中清朝对皇子教育最为重视、严格呢?






在探究背后原因之前,我们先来谈一下清朝皇子教育的大概。

清朝早在进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便很重视皇子的教育,但整个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却是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本人自幼便刻苦求学,曾自云:“朕幼年读书,必以一百二十遍为率,概不如此则义理不能淹贯”,并且康熙还曾因过度用功而呕血。成年后的康熙认为“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储君为国家根本”,因此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明令皇子“四五岁即令读书,教以彝常”,并且还号称“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由此康熙年间清朝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善的皇子教育制度。






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入学年龄早,虚岁六岁便入学读书;
二是上课时间早和长。每天寅刻便要至书房,即凌晨三点到五点就要开始早读;
三是学习内容多,除儒家经典外,还要学习蒙古语、满文及骑射、书画等;
四是督促严格,皇帝随时可能突击检查皇子学习情况。

清人赵翼有一次在宫中值班,当时天还没有亮,上朝的官员也都还没有来,他刚想靠着柱子再睡一会的时候“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于是发出了这样一番感慨,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他还认为自己这些读书人靠读书吃饭尚不能早起,而这些皇子皇孙本可锦衣玉食却仍坚持早起学习,即“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全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最后赵翼也谈到了清朝皇子的学习内容,即“(皇子)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






通过上面的内容,相信读者对清朝皇子教育已有了较多了解。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笔者认为清朝重视清朝皇子教育并且严格要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严格的皇子教育虽不能保证每代皇帝能力都很强,但基本还是可以确保皇帝能力的下限。

清朝从康熙以后直至光绪,期间八位帝王虽然执政能力不一样,有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执政能力较强的帝王,也有如咸丰、同治等资质较平庸些的皇帝。但总的来看,清朝皇帝在受教育水平、学识、自律程度等方面平均起来在历代中排在前列。

典型的像雍正皇帝以勤政著称,在位期间仅批阅的汉文奏折便达三万五千余件,其批语亦动辄为几百上千字,有时甚至处理政事至深夜,批语中“灯下随手写来,一一批示矣”随处可见。就像他自己所讲的那样,“朕之训谕每折或手批数十言,或数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皆朕亲自览批、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亦无一人赞襄于侧。”






哪怕是在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执政、资质较为平庸且在位期间有鸦片战争之败的道光皇帝就其个人能力及私德而言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如道光皇帝旻宁还是皇子时,天理教信徒攻入紫禁城,时嘉庆皇帝不在宫中,旻宁遇变不惊,沉着应对,除组织护军迎击暴徒外,自己还用火枪连续击毙二名暴徒。就私德而言,道光为人节俭,至孝,临终之际还不忘叮嘱道:“仰为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组、勤政爱民为本”

由此可见,严格的皇子教育的好处就在于虽不至于培养出来的未来的帝国最高统治者都是明君,但也不至于过于昏庸无道,至多为中等守成之主。





 
第二、打击汉族士大夫的文化心理优势,加强自身统治。

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爱新觉罗氏出于加强统治的需要,要通过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打击汉族士大夫的文化心理优势,避免出现“口服心不服”“视其为蛮夷”的状况。如康熙曾对满洲大臣达哈塔说:“朕未尝不知汉人学问胜满洲百倍”,那么倘若作为统治者的爱新觉罗氏再不自励刻苦以求学问,就会使汉族士大夫有一种文化上的心理优势凌驾于满清皇帝及诸皇子之上,而这一点是康熙及历代清朝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

如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率领诸皇子与大儒汤斌相会讲学,他不无炫耀的向汉大臣们说自己的皇子们“虽非大有学问之人所教,然已具能读书。”,然后随手从案上取经书十余本,对汤斌说:“汝可信手拈出,令诸皇子诵读。”结果康熙的皇子们皆“纯熟舒徐,声音朗朗,又能融贯大义”,后又令皇子们演示骑射,皇子们都射中数箭,随观之汉大臣“无不惊奇称叹!”。因此通过上述史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康熙对皇子们的严格教育实是为打击汉族士大夫的文化心理优势,使其臣服而加强自身统治。





 
第三、通过严格的教育保留满洲本性,警惕汉化。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不断强调要恪守满洲家法,以国语(满语)骑射为立国之根本,对汉化,尤其是皇子们的汉化充满警惕。如康熙不断向诸皇子强调金国中后期的女真皇帝因汉化忘记祖宗根本而导致国灭的教训,甚至直接向皇子们的老师说:“满洲若废此业,即成汉人,此岂为国家久远者哉!”

但是,从清朝进关一开始满洲汉化的趋势便难以阻挡,哪怕皇帝不断强调皇子们要恪守满洲根本,皇子们的汉化也在不断加强,那么通过严格的皇子教育对其进行“补习”便更是意料之中的了。如前文所述清朝皇子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语、满文及骑射,因此对于满语、满文的掌握就成为皇帝突袭检查的重点了。

如乾隆皇帝在位时并不以皇子们擅长词章、书法、绘画等为喜,反而偏爱于那些熟练掌握满文、擅长骑射的皇子,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若能熟谙国语,娴习弓马,乃国家创垂令绪,朕所嘉尚实在此而不在彼”。康熙也曾令皇子们的满洲师傅对皇子“导以满洲礼法,勿使皇子身染汉习”。又如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率领满洲诸王公大臣祭陵,途中接到战争捷报,在欣喜之余由皇帝自己用汉语宣读汉文,而令太子用满语宣读,已示自己谨遵祖训,恪守满洲家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清朝之所以如此重视皇子的教育并一直进行严格的要求,使皇子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关键在于严格的皇子教育虽不至使培养出来的未来统治者能力出众,但也不会过于昏庸无道,顶多为中人之姿,确保统治长远。

同时严格教育有利于提高皇子们的文化素养借以打击汉族士大夫的文化心理优势,并使皇子们受到更多的满洲文化熏陶,防止过度汉化。
 
参考资料:
【1】《檐曝杂记》赵翼
【2】《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姚念慈
【3】《清史稿》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 为什么宋朝流行“杀人祭鬼”的恐怖恶俗

2. 同样进行相似的军事改革,为何奥斯曼帝国军队战斗力明显高于晚清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你“在看”了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